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昨日,厦门市民政局副局长林声群接听12345政务热线,介绍我市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。今年来,我市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,建立健全分层分类、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良好氛围。今年截至6月份,已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1948.38万元。
今年来,市民政局推出一系列有力措施,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。7月1日起,我市大幅提升低保标准,从每人每月1005元提高到1120元。特困人员、孤儿(事实无人抚养儿童)基本生活保障标准,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680元、2800元。三项标准均居全省首位。
为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子女高等教育阶段生活费短缺问题,防止因学“返贫”,市民政局持续开展“爱心厦门·圆梦助学”公益项目活动,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。近三年来,引导发动68个爱心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认领帮扶困难家庭学生,为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月生活补贴13822人次、642.394万元。
近年来,我市还不断拓展社会救助范围,逐步推进专项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拓展。其中,家庭成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,救助年限额最高13万元;纳入住房救助范围,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社会保障性租赁房并享受租金补助,农村可申请危房改造补助;纳入节日慰问范围,元旦、春节、国庆、中秋,对低保边缘家庭每户每年慰问2500元。对于家庭中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、重病患者、重残对象,可以单独申请纳入低保,按低保标准全额领取低保金。
此外,为解决群众重特大疾病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问题,由财政全额资助困难群众购买“惠厦保”(每人每年129元)。今年来,投入791万元资助低保、特困、孤儿、残疾人等61329名困难群众免申即享“惠厦保”。
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覆盖率和服务效能,今年来,市民政局通过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摸排、巡访探访力度,全市共排查18883人,主动实施救助及新纳入保障对象共1142人。
下一步,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逐步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,智能筛查易返贫致贫人员。根据动态监测预警情况,结合其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,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帮扶,并稳步提升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群众保障水平。
(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徐春燕)
标签:
上一篇 : 河南省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(慎终如始抓好防汛工作)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3月16日,盛和资源(600392)副总经理毛韶春、黄厚兵,财务总监夏兰田,董秘郭晓雷,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...
2022年3月15日,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...
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,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。3月17日,央行发布公告称,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...
时隔半月之久,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,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,牛肉面红油飘香、包子铺炊烟...
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的事业。英国音乐人亚当(Adam)告诉记者,在中国的十几年里,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每日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